深圳市金融辦消息:今年以來,深圳已不再新設P2P平臺,而是對現有平臺進行整改和規范。同時,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分類評級,建立黑名單制度,一旦平臺進入黑名單,其法人代表及主要股東將終身不得進入金融及互聯網金融行業。 其實,在互聯網金融整頓開始后,各省市對于“入口”的管理越發嚴格。今年4月份就有消息傳出,全國各省市將暫停登記注冊在名稱、經營范圍中含有金融相關字樣的企業。隨后,上海、山東、海南以及浙江部分地區都已暫停了金融類企業的注冊。 據了解,各地金融局的備案登記“普查”工作早已開始,新老平臺區分管理,“問題平臺不整改不給備案”。 這次對存量平臺的“普查”需要九大部分材料,包括基本信息;股東或出資人名冊及出資額、股權結構;經營發展戰略和規劃;合規經營承諾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復印件;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基本信息資料;網貸平臺官方網站及App名稱等等。不過這些材料只是基本信息,不構成對平臺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認可和評價。 也正因為行業監管越發嚴格,不少平臺“壯士斷腕”,退出這個行業,甚至多家上市公司也開始拋售P2P資產,也有不少中小型平臺選擇轉型消費金融等謀求合規。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P2P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534家,相比10月底環比減少了90家。而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在截至今年11月底已達到3345家,較2015年之前停業及問題平臺數相比增長1645家。由此可見,似乎更多的“玩家”選擇退出。 或許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截止日期的來臨,行業將再迎來一波退出潮,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發展將越來越健康。 P2P理財小知識:小額先試水緩步慢行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