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磚瓦廠,很多人印象中都是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氣味熏人。近兩年,安陸市大力招商引資,淘汰落后產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投資1。6億元買斷淘汰落后的磚瓦廠,引進一批現代化的陶瓷廠,安陸陶瓷煥發出新的光彩。 記者走進安陸市棠棣鎮桃園村的合家歡陶瓷有限公司看到,全封閉自動化的生產車間、工藝精美的陶瓷藝術瓦片、專門用于處理廢氣的“脫硫塔”……從生產工藝到生產設備,甚至包括環保設備,全部都是最先進的。原先需要500人的工廠,因為引進的全自動化的設備而減至220人,生產的產品也從陶瓷瓦片藝術瓦片的轉型之。 走進合家歡陶瓷廠,四周綠樹成蔭,廠區內的綠化正在呈現出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陶瓷廠內,一臺長達300多米的生產線正在運轉,但整個生產車間卻只看到10多位工人在傳送帶上,將流水線上的瓦片進行修正。 安陸市合家歡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曉明介紹說,“如果是原先老廠的生產模式,至少得500人以上,現在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就可以了。也是因為我們采用的新的設備,不僅整個生產過程是全封閉的生產,避免了粉塵飛揚,甚至連噪音都得到了控制。” 2016年,合家歡投資1.5億,從沿海城市購進6000多萬的全心“滾道窖”。生產過程,全部采用數控化模式進行生產,原先需要十幾個人把關的十幾道流程,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在室即可。 據介紹,合家歡陶瓷全心生產的陶瓷彩瓦,在經過工藝升級之后,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記者在現場看到多臺印陜西字樣的大貨車正停在廠區出貨口。樊曉明表示,這些都是等待出貨的貨車,他們廠所生產的陶瓷彩瓦和仿古瓦片已銷往全國的十幾個省市。 除此之外,合家歡在經過轉型升級之后,瓦片的單片成本也降低50%以上。他們所設計的龍頭、鳳頭等造型的仿古瓦開始成為各地景區、別墅的“搶手貨”。 “陶瓷產業已經不是原先印象中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我們有信心把安陸陶瓷產業做出品牌,一改昔日人們對陶瓷產業的。”樊曉明表示。 “作為一個生產型企業,我們要立足長遠發展、生態發展,不僅要讓家鄉有金山銀山,更要留住這里的青山綠水。”安陸市合家歡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曉明表示。 對于安陸的陶瓷產業來說,很多人依然對多年之前的工業污染心有余悸。據了解,安陸市的磚瓦廠曾占據湖北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傳統的“人眼看火、人工碼胚”的生產經營模式,工業廢氣的亂排亂放讓安陸一度成為“煙都”。 據了解,合家歡在建廠之初,就考慮到環保問題,投資300萬興建了一座專門用于工業廢氣處理的“脫硫塔”,環保部門根據各項指標進行監測,煙囪排出的只有工業水蒸氣。 同時,工廠里所需要的降溫除塵的工業用水,全部都是循環再利用;而生產的工業廢物如破碎的瓦片,則用來在廠區用來填。 “我們投資150多萬元用于廠區的園林綠化,初衷就是要打造一座生態型、環保型的綠色工廠。”樊曉明表示。 “找不到工作的,來我這里上班;家里是貧困戶的,我們給他們分紅。”樊曉明介紹。2017年,合家歡響應當地號召,決定助力該鎮桃園村的精準扶貧工作。 據介紹,該村共有貧困戶25戶共計79人,除了政策兜底的之外,需要提供就業崗位的,合家歡盡量安排。 據了解,目前在合家歡工作的周邊村民有20多人。現年65歲的圖本志是該公司的一名園林綠化工人,每個月在合家歡拿著2800元的工資,日常需要休息時,可根據安排休息。 圖本志說,“我這么大的年紀到外面打工都沒有企業肯用,現在離家這么近,還能照顧到家里,每個月有固定收入,我感覺很好在這里工作很好。” “我們除了給老鄉提供就業崗位之外,還利用貧困戶的扶貧貸款,為他們每年分紅6000元。”樊曉明表示。 原來,安陸市2017年有一個貧困戶小額信貸“戶貸企用”政策:貧困戶作為借款主體申請貸款后,由當地生產經營情況良好的優質企業吸納進來,統一使用,為貸款提供財政貼息,企業從經營收益中以固定分紅方式發放給貧困戶,企業用工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從而實現資金對接、勞務對接,實現企業和貧困戶雙贏。農戶貸款10萬,手續由農戶辦,錢給企業用,企業每年度給這個農戶6000元分紅。 現年60歲的貧困戶黃傳兵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老兩口因為兒子意外身亡,需要照顧家中年僅7歲的雙胞胎孫子。無奈家中8.75畝責任田根本無力養活一家老小,當地考慮到他的家庭情況特殊,他把扶貧貸款投放到企業,企業每年分紅6000元,而這筆貸款,也將由企業來進行。 號外號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強,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是你就60秒!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