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舉行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并在會上表示,經報國務院批準,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致函ICH管理委員會,正式確認總局加入ICH,成為其全球第8個監管機構。6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舉行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 本文圖片均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 圖 據報道,國家食藥監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表示,總局加入ICH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的支持和信心。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藥品監管部門、制藥行業和研發機構將逐步和實施國際最高技術標準和指南,可以有效提升國內制藥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食藥監總局對外表示,加入ICH有利于總局借鑒國際最新監管科學,吸收國際先進監管,進而提升我國的藥品監管能力和水平,逐步參與和引導國際規則的制定,加強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 “國家食藥監總局加入ICH的意義非常重大,對國家整個醫藥體制的影響相當于中國加入WTO。”高特佳醫療投資集團執行合伙人王曙光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王曙光表示,ICH的核心是基于科學的監管,加入ICH之后,中國醫藥工業必須按照國際標準去做,長期來看這對于中國醫藥工業有絕對的好處。 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向記者指出,加入ICH將促進中國藥品審評機制與其他國家的互相認可,這樣做能明顯加快中國醫藥市場國際化的進程,幫助進口藥品更快地在國內上市,同時國內的藥品也能國際。 資料顯示,ICH于1990年由美國、和日本三方藥品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發起成立,于2012年啟動,并最終于2015年12月由一個封閉的國際會議機制,轉變成為在民法下注冊的技術性非國際組織。 ICH的基本旨是在藥品注冊技術領域協調和建立關于藥品安全、有效和質量的國際技術標準和規范,作為監管機構批準藥品上市的基礎,從而減少藥品研發和上市成本,推動安全有效的創新藥品早日為患者健康服務。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ICH發布的技術指南已經為全球主要國家藥品監管機構接受和,成為藥品注冊領域的核心國際規則制訂機制。 史立臣表示,與ICH的機制全面對接以后,還有助于提高國家對跨國藥企的議價能力,更多的藥品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有助于消除壟斷,“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年國外不少原研藥的專利期已經過去了,但國內的價格依然降不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往繁瑣又漫長的審批程序把一些國外的仿制藥擋在了門外,某些品種的原研藥的龍頭企業在中國市場一家獨大,藥價降不下來,也給醫保支付帶來了較大壓力。”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食藥監總局正在大力擴招,并且對整個藥監系統進行改組,學習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模式,FDA模式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醫藥監管水平。 “加入ICH也給國內的醫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他們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在國家大力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之后,國內至少已經有1000家仿制藥廠停產,相信在全面引進ICH機制之后,國內藥廠的數量在四五年內會降到1000家以內。另一方面對真正有研發能力的企業來說,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上述行業人士還指出,對國內一些有資本實力的企業短期內會采用海外并購的方式來提高研發和生產能力,因此在未來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會變得更加頻繁。 除了加入ICH,近年來國家食藥監總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正在逐步將中國醫藥工業推向科學化發展的軌道。行業人士指出,“包括實施臨床數據自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新藥研究放開‘兩報兩批’(注:即藥物臨床研究申報與審批、藥品生產上市的申報與審批)等,這一系列的措施都讓整個行業看到國家醫藥產業,引導醫藥工業科學化發展的決心。” 作為一系列的,創新藥上市的時間大大縮短。今年3月2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了臨床急需的新一代抗肺癌藥甲磺酸奧西替尼片的進口申請,整個審批審評環節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創下我國進口藥物用時最短的紀錄。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