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醫療建筑集中了各個子系統的設備、功能和信息,形成網絡、達到資源共享、協調統一、便捷高效,是未來醫療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醫療建筑是以治療疾病、人類健康為目標的用來支撐社會醫療、保健和福利制度的建筑設施。包括作為醫療功用的普通醫院、專科醫院、診所;作為保健功用的疾病預防中心、保健中心、體檢中心;作為福利功用的療養院、老年福利設施等建筑及建筑群。 近年來,在國家醫改政策的支持下,我國醫療機構數量呈增長態勢。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8.9萬個。與2016年10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減少1151個,其中:醫院增加138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496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7178個。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的不斷深入,中央及地方加大對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建設的投資,我國新建醫療建筑市場規模將逐步擴大。此外,新建醫療建筑很多是集門診、醫技、病房、科研、辦公、后勤供應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綜合體,單一功能的建筑已很少。同時,由于建設標準的提高,醫療建筑的規模和面積也在增長,出現了十萬平米以上的單個建筑,甚至幾十萬平米的醫療建筑乃至醫療城。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8.9萬個。與2016年10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減少1151個,其中,醫院3.0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3.4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3萬個。 從各主辦單位來看,社會辦醫療機構數占較大比重,為49.07%,個人辦和辦依次位列第二和第三,占比分別為34.78%和16.14%。 醫療機構現代化、高效化的另一大標志就是醫療建筑本身的智能化。建筑師在規劃設計醫療建筑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如何在建筑中揉合安全、高效、舒適、節能和易于管理等特點。建筑設備智能化系統的應用,為建筑物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和舒適的使用,并實現了全系統的節能,提高了建筑物運營的效率并降低了運營成本。智能化的醫療建筑集中了各個子系統的設備、功能和信息,形成網絡、達到資源共享、協調統一、便捷高效,是未來醫療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為核心的信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以醫療費用為中心的醫療體制必然產生的大量數據信息處理的要求,都決定了“數字醫療——數字化醫院”應運而生,這對于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所的醫療質量、醫療效率的提高,以及改善醫療服務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影響。 信息技術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了催化劑,使其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樣對醫院的完善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外,今后的醫療建筑設計將越來越重視建筑的藝術性和文化特質,使之與城市的整體融為一體。醫療建筑是“治療疾病的機器”,更是“關懷病人的建筑”,設計它的目的是為了使病人康復并獲得人性化的空間感受,而不僅僅是容納冷冰冰的醫學儀器。未來的醫療建筑設計將更趨向于功能與空間、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使對病人的人本主義關懷真正體現在建筑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在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趨勢下,醫院節能更應該提上日程,綠色醫療建筑應立足于對資源的節約、再利用、循環、再生等幾個方面。建設節能型的綠色醫院不僅僅可以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也可以減輕社會對醫療衛生的運行維持成本的負擔。這無論對醫院、設計者、運營管理者,乃至社會來說都有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