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銀行貸款利率的進一步調高,銀行貸款已經出現了越來越難的現狀了。對于人們來說,如果銀行不再房貸,對于購房者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周期,人們對貸款需求旺盛。然而銀行在有限的額度內,外在條件提高客戶資質要求。 從央行公布的《2018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顯示:1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28.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23.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9萬億元,同比多增8670億元。 銀行業內人士則指出,短期貸款一般包括居民的消費貸,其增加數額高達3750億元,占中長期貸款數額的2.8%,證明消費貸款需求比較旺盛。 銀行最主要的收入就是息差收入,用一個公式表達:息差收入=貸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由于受到央媽銀爸的管制,又不敢妄自提高貸款利率,所以,看到市面上很多不是銀行機構高息放款時,銀行就開始羨慕嫉妒恨了。 一般情況下,現在很多銀行都不愿意自己把資金放出去,而是把資金委托給其他機構發放,而不是自己發放,這樣的話,他們能賺的更多。 另外,銀行和我們一樣,也是有自己的金主爸爸,如果業績太難看,營收,凈利潤指標上不去年底分紅太少,無法向股東交差,會被股東拋棄,就銀行要去找更多高息渠道放款。 按常理來說,非房貸抵押類業務一直都是銀行的主要信貸業務,然而這一消息的到來,很直接的表明了中信被查了,現在不放開政策了。 銀行左有“央媽”,右有“銀爸”,中間還有外匯管理局這個姨姥姥盯著,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監管之中。 銀行有很多考核指標,貸款額度也是有的, 并不是想放多少就放多少。還有就是,如果貸出資金沒有辦法收回,形成壞賬,是要靠計提資金去覆蓋的,所以放款這事并不是來者不拒,而是要層次篩選出優質的貸款客戶。 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本金重要性的同時,銀行也在不斷收緊貸款,房貸緊、消費貸緊、個人經營貸款緊,這無疑是在向我們:資金荒正在逐步逼近。 不管怎么說,接下來買房肯定會越來越難,即使房價不漲。對于買房的朋友來說,最好少動點歪腦筋,杠桿必須適度。因為除了銀行要上調,央行恐怕也要上調,二者疊加,壓力可真的不小了。 業內人士指出,銀保混業監管打破了監管部門壁壘,對銀行、保險中的所有機構、業務和產品,由一個監管機構實現穿透式監管,有助于提高監管的廣度和深度,找到風險的源頭,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風險的措施,實現監管的全覆蓋。 本文來源于ip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