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將太陽能利用設施與建筑有機結合,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替代屋頂覆蓋層或替代屋頂保溫層,既消除了太陽能對建筑物形象的影響,又避免了重復投資,降低了成本。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未來太陽能技術發展的方向。 太陽房是利用太陽能采暖和降溫的房子。是一種既可取暖發電,又可去濕降溫、通風換氣的節能環保住宅。最簡便的一種太陽房叫被動式太陽房,建造容易,不需要安裝特殊的動力設備。比較復雜一點,使用方便舒適的另一種太陽房叫主動式太陽房。更為講究高級的一種太陽房,則為空調致冷式太陽房。 節能建材是一種用于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材料,主要包括:安裝了中空鍍膜玻璃的塑鋼節能窗,可防紫外線、室外噪音、保持冬季室內熱量;外墻保溫系統材料,用于減少建筑物內能源消耗和杜絕熱島效應;室內墻磚貼面環保材料,用于避免污染,減少室內制冷、取暖能量流失。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構建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支持引導環保建材、節水潔具等綠色消費。這對建材行業是個極大的鼓舞。有關部門應該按照的報告,實實在在地擴大環保建材、節能建材的消費,測試你的古代身份并拿出看得見,摸得著的財政補貼政策來支持居民消費。如果我們像支持家電下鄉那樣,支持我們的環保建材,就一定能夠把它培養成行業新的、綠色的增長點,而環保建材也能夠變成支持我國擴大內需的一大綠色消費新興產業,從而把“節能點”為“消費點”。 熱泵技術是全世界倍受關注的新能源技術。人們所熟悉的“泵”是一種可以提高位能的機械設備,比如水泵主要是將水從低位抽到高位。而“熱泵”是一種能從自然界的空氣、水或土壤中獲取低品位熱能,經過電力,提供可被人們所用的高品位熱能的裝置。 在運行中,蒸發器從空氣中的熱能中吸取熱量以蒸發傳熱工質,工質蒸氣經壓縮機壓縮后壓力和溫度上升,高溫蒸氣通過永久黏結在貯水箱外表面的特制環形管冷凝器冷凝成液體時,出的熱量傳遞給了空氣源熱泵貯水箱中的水。冷凝后的傳熱工質通過膨脹閥返回到蒸發器,然后再被蒸發,如此循環往復。 空氣源熱泵傳熱工質是一種特殊物質,常壓下其沸點為零下40℃,凝固點為零下100℃以下,該物質冷的時候是液體,但很容易被蒸發成氣體,反之亦然。在實際運行中,空氣源熱泵中傳熱工質的蒸發極限溫度為零下20℃左右,因此5℃的溫度對如此低的溫度也是“熱”的,甚至下雪的溫度,比如說0℃,相比之下也是熱的,因此,仍可交換一些熱能。 地球表面淺層水源(一般在1000米以內),如地下水、地表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吸收了太陽進入地球的相當的輻射能量,并且水源的溫度一般都十分穩定。水源熱泵技術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輸入少量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轉移。水體分別作為冬季熱泵供暖的熱源和夏季空調的冷源,即在夏季將建筑物中的熱量“取”出來,到水體中去,由于水源溫度低,所以可以高效地帶走熱量,以達到夏季給建筑物室內制冷的目的;而冬季,則是通過水源熱泵機組,從水源中“提取”熱能,送到建筑物中采暖。 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淺層地熱資源(也稱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熱又可制冷的高效節能空調設備。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由低溫位熱能向高溫位熱能轉移。地能分別在冬季作為熱泵供熱的熱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后,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來,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熱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4kWh以上的熱量或冷量。地源熱泵是熱泵的一種,是以大地或水為冷熱源對建筑物進行冬暖夏涼的空調技術,地源熱泵只是在大地和室內之間“轉移”能量。利用極小的電力來維持室內所需要的溫度。 整個建筑遮陽行業還處于探索階段。建筑遮陽受到業界越來越多的重視,整個行業也逐步成熟起來。遮陽主要包括:針對窗口的遮陽、針對屋面的遮陽、針對墻面的遮陽、綠化遮陽。 自然通風naturalventilation依靠室外風力造成的風壓和室內外空氣溫度差造成的熱壓,促使空氣流動,使得建筑室內外空氣交換。自然通風可以建筑室內獲得新鮮空氣,帶走多余的熱量,又不需要消耗動力,節省能源,節省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因而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通風方法。 自然采光通常是將室內對自然光的利用,稱為“采光”。一處稱心的房子,采光條件十分重要。采光良好的住宅可以節約能源,使情舒暢,便于住宅內部各使用功能的布置,否則將會長期生活在昏暗之中,依靠人工照明,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采光可分為直接采光和間接采光,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戶直接向外開設;間接采光指采光窗戶朝向封閉式走廊(一般為外廊)、直接采光的廳、廚房等開設,有的廚房、廳、衛生間利用小天井采光,采光效果如同間接采光。 為創造夜間建筑物內外不同場所的光照,補充白晝因時間、氣候、地點不同造成的采光不足,以滿足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求,而采取的人為照明措施。通常采用選用綠色照明產品、選用高效率燈具、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統。 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的發展,用水量特別是工業用水量急劇增加,大量污廢水的排放嚴重污染了和水源,造成水資源不足,水質日益惡化;新水源的開發工程又相當艱巨。面對這種情況,立足本地區、本部門的水資源,污水回用是緩解缺水的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將使用過的受到污染的水處理后再次利用,既減少了污水的外排量、減輕了城市排水系統的負荷,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和節約淡水資源,減少了對水的污染,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效益和經濟效益。 雨水利用是一種綜合考慮雨水徑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態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統、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等,將雨水用作噴灑面、灌溉綠地、蓄水沖廁等城市雜用水的技術手段。 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設備、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智能建筑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筑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 盡管現代節能技術表現手段眼花繚亂,其實踐仍需回到建筑本體建筑形態中去。 建筑要求建筑師在實踐中注重建筑形態與各種節能技術的結合,將節能設計作為建筑形態創作中取之不盡的源泉,以節能技術措施為形態創作依據,通過合理的建筑形式和技術設計體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以使節能建筑并不局限在一個純技術的領域之中。 作為對全球性能源危機的回應,而不是僅僅出于對風格或形式的考慮,如何通過建筑設計減少化石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技術的有效性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成為建筑師在新世紀中的重要課題。 我國目前處于城市建設高峰期,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促使建材業、建筑業飛速發展,由此造成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產用能、建筑材料運輸用能、房屋建造、維修和拆毀過程中的用能,已占到我國總的商品能耗的20%-30%.而人們在使用建筑過程中,比如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調和各類建筑內使用電器等,消耗的能源總量更大。這類能耗稱為建筑運行能耗,它將一直伴隨建筑物的使用過程而發生?傮w來看,在建筑50-70年的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過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發生在建筑物運行過程中。而且,建材和建造能耗伴生于工業生產過程,其節能主要依靠技術水平的更新和發展;而建筑運行消耗能源的目的是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服務,由人直接控制和管理,除技術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外,人的行為對能源消耗高低具有很大影響。 既有建筑節能包括居住建筑節能和公共建筑節能。據了解,在我國,建筑能耗占所有能耗的27%以上,而且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增加。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制冷是最耗能的,占整體比例的6成以上。有數據顯示,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是氣候相近國家的2至3倍。當下,建筑節能的最大市場便在此處。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