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臺職業病防治規劃 ●100人以上用人單位必須聘任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重點防治塵肺病、重大職業中毒、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華聲在線—湖南日報11月11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余丹)記者今天從湖南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湖南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已于近日出臺。《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省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據悉,這是我省首次為職業病防治制定具體規劃。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工礦企業眾多,門類齊全,導致職業病危害分布行業廣、危害因素多,職業病病人數量大。例如:煤炭、化工、冶金、建筑、建材、石油、電力、醫藥、制鞋等行業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職業病危害突出,來自農村的從業人員(農民工)受職業病危害的問題比較突出。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廣泛應用,新的職業危害風險以及職業病不斷出現。 《規劃》中,重點提到塵肺病、重大職業中毒、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等3大類重點職業病防治。以化工、礦山、冶金、建材、機械等矽肺、塵肺危害突出的行業為重點,開展工作場所粉塵專項整治行動,關閉粉塵危害嚴重、不具備防治條件的小礦山、小水泥廠、小冶煉廠、小陶瓷廠等;以輕工、化工、電子、有色等有毒化學品生產、銷售及使用行業為重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對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健康監護及風險評估管理,建立放射健康監護檔案和信息平臺,實施放射性職業病危害防治技術和措施,降低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發病率。 《規劃》提出,到2020年,勞動者滿100人以上的用人單位,必須聘任至少1名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建檔率、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建檔率均要達到100%;基本實現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傷保險全覆蓋,塵肺病患者治療率達到90%以上,職業中毒患者治愈率達到90%以上;基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網絡從省、市、縣逐步延伸到鄉鎮、社區。 職業病防治開出7年“處方” ——解讀《湖南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4-2020年)》 本報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余丹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有色金屬礦藏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潛伏”著大量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近日,湖南省首次為職業病防治制定規劃,出臺了《湖南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 《規劃》如何勞動者職業健康,構建職業健康防護體系?11月11日,記者采訪了《規劃》起草人、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院長張貽瑞等,對《規劃》進行解讀。 職業衛生醫師進駐企業,無縫對接 “《規劃》明確了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但很多用人單位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評估和監測,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勞動者。”張貽瑞介紹,由于職業衛生涉及范圍廣,每個企業的工藝流程和危害因素不盡相同,企業沒有專業人員監管指導,常常是花了錢,效果卻不明顯。 職業病防治,重點還是在于“防”。如何讓企業的預防措施更專業、更有效呢? “就像聘請法律顧問一樣,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須聘任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我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張貽瑞介紹,這已是國外的通行做法。《規劃》中提出:勞動者滿100人以上的用人單位必須聘任至少1名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這樣既能將職業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實現了職業衛生防治知識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同時了勞動力,也是為企業節約成本。 《規劃》明確,將開展職業衛生醫師專項培訓,建立公共衛生(職業衛生)醫師多點職業運行機制;做好重點職業病的風險監測和專項調查,對職業健康風險進行評估,及時掌握全省重點職業病的發病特點和規律。 為了保障政策能真正落地實施,《規劃》提出,將職業病防治作為重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衛生、安監、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改、民政、科技等13個部門,建立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防治工作中的問題。 塵肺病患者治療率達90%以上,實現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傷保險全覆蓋 據2013年湖南省職業病報告數據顯示,塵肺病占報告總例數近9成。 塵肺病是由于在生產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沉積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性疾病。此類病患往往在晚期才到醫院就診,而此時肺纖維化已無法逆轉,帶來嚴重的后果。 “一方面通過積極的預防手段減少發病人群,同時也應積極解決已經患病人群的救治問題。”張貽瑞介紹,《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塵肺病患者治療率達到90%以上。 暢通的權益和醫療保障渠道,也得到了體現。《規劃》明確,積極探索并完善工傷預防與工傷康復、工傷補償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傷保險全覆蓋;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和完善勞動者權益受侵害時的司法救濟制度,為勞動者通過必要的法律援助。 湖南省職業病患病群體中,有為數不少的是企業破產或者無法確認勞動關系者。《規劃》明確,由民政部門負責做好此類病人生活和醫療救治工作,并積極引導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 防治知識列入中小學相關課程,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培訓率達100% 除了改善勞動者日夜奮戰的工作場所,改變勞動者的勞動知識和習慣,已是迫在眉睫。 湖南省衛生計生委一位相關負責人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他曾在某工地施工現場看到,工人沒有戴任何防護工具,迎風切割大理石,粉塵隨風飛揚,工人灰白,甚至染白了眉毛。當問起工人為何不佩戴口罩,做一些職業防護時,工人滿不在乎地答復:“一直都是這樣做工的,那樣太麻煩了。” 他又工人作業時換個,站在上風口,有條件可放個水壺一邊灑水一邊切割。工人聽后連連點頭,覺得他“說得對”。 “政策再好,監管再嚴,如果勞動者不配合,還是很難實施。”該負責人介紹,很多勞動者自己是個體戶,如果意識不強,職業病防護知識和技能缺乏,就可能成為職業病防護的空白地帶。 勞動者要學會自己自己。《規劃》中提出,教育部門應負責研究將職業病防護基礎知識列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在大專院校的相關專業領域設置職業病防治課程;到2020年,用人單位法人代表、管理人員以及勞動者的職業衛生培訓率要達到100%。(完) 延伸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