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導讀: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會習慣性的屏蔽保險,總覺著自己還年輕,哪會有那么多意外,與其買保險不如去投資。可惜生活卻不會如你想象的那般,越來越多的身邊人和事你,誰都不知道未來和意外哪個先到。 理財就是理生活,一個人的理財體系中既要有進攻又要有防守,攻守兼備才是一個可持續的好系統。如果說投資是進攻的話,保險就是防守,好比一個人辛辛苦苦往上爬,眼瞅著離山頂越來越近,結果一個趔趄,瞬間滾下山崖,你說虐不虐?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最底層的需求是保障,防止身體或者財產的損失,對應的是保障型保險;其次是想要未來生活得更好,比如養老、子女教育、買車買房等支出性風險,對應的是理財型保險;最后是所有權風險,譬如個人的重大資產因為繼承、婚姻、債務等發生轉移,對應的就是轉移型保險。 越是底層的需求被,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就越大。所以,我們保障順序應該是先保障生命,再保障財產,然后考慮養老、教育的支出,最后考慮所有權的問題。特許金融師李璞給出的優先級是:先保障后理財,先人身后財產,先大人后小孩,先主力后其他。 我們購買保險的目的是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不被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就要拖累現在的生活,所以保費的預算應當平衡現在和未來。一般來說,家庭保險費用總預算應該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20%,同時還可以根據年紀和收入進行適當調整,年紀小收入少責任輕的時候,保險配置比例可以低一點;年紀大收入高責任重的時候,保險配置比例就應該高一點。對于家庭中主要勞動力,負擔最多家庭開銷的人可以多給一些預算。 1、無論是傳統保險公司,還是互聯網保險公司,掛了牌的保險公司都靠譜。保險公司的準入門檻之高,即使馬爸爸們的阿里、騰訊想要拿到牌照都十分之。銀保監會對于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了最嚴格的,要求不低于100%。如果為了理賠更順利,你可以選擇償付能力150%以上的保險公司,具體數據可以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上查到。 與傳統保險公司相比,互聯網公司保費低、產品簡單,承保更便捷,但是很多產品保障期限相對比較短,通常都是一年左右,有的產品今年在售,明年就下架了,不能夠持續穩定的給你提供保障,更適合身體健康,經濟基礎薄弱的年輕人;如果是經濟尚可,家庭責任重大的中年人更適合選擇當地分支機構多的傳統保險公司,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務。 2、特別注意保險條款中的除外責任:同類型的保險產品,不同的保險公司會有不同的除外責任,如果你買的意外險,地震除外,但是你家剛好處于地震頻發地區,那么這個保險就需要再考慮一下。 3、消費型保險按需購置:盡可能選擇保障范圍更大的保險,比如意外險,與其選擇出行意外險,不如選擇覆蓋面更廣的綜合意外險;一些單獨的小險種,發生概率極低,不需要專門配置。有的險種里面,還包含其他險種,比如有的意外險,附加的有意外醫療險;有的保險公司,購買壽險會贈送重疾險。 4、儲蓄型保險關注保障范圍和收益率:因為兼具保障和理財雙功能,受到了很多人的親睞,但是我覺得選擇這類保險還是要慎重。有的保障范圍小,幾乎只有身故才能得到賠償;理財收益低,甚至跑不贏銀行存款。雖然感覺雞肋但是因為傭金高,所以經常被很多保險顧問重點推銷。關于收益率計算,我推薦給大家一個小工具xirr,excel表格中就可直接使用。 人身保險,生命無價,預算之內,保額越高越好。醫療險是報銷型,主要承擔除了社保之外的剩余治療費用,適度就好;重大疾病,治療費用高恢復周期長,所以重疾險的保額最好要超過一年基本生活開銷的5倍以上;壽險主要是為你的社會責任考慮,所以盡可能多的覆蓋家庭的負債、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方面。 保障期限:醫療險、財產險通常都保障一年,然后到期再選擇要不要續保。重疾險和壽險分為定期和終身,預算不足,可以先選擇一份定期,以后收入增加,再買一份終身,跟人生命相關的險種是可以疊加賠付的,多買也沒關系。 繳費期限:能分期不全款,一是錢未來是要不斷貶值的;二是如果投保人在已經繳費但是沒有全部繳清期間,一旦患病或者身故,那么保險公司就會即時賠付,剩下的保費也不需要再交。 2、盡量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進行核保詢問告知時: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日常關注自己的個人信息記錄,比如醫?ㄊ褂谩⒕驮\、體檢等,尤其是自己的醫?ūM量不要讓別人使用。如果你有經常購買某類疾病藥物的記錄,保險公司可能就會對你拒保。 3、一旦就診治療,尤其是在外地醫院進行治療,要及時保存好各種單據,最好是多復印幾份,然后找醫院蓋好公章,因為以后進行報銷和賠付的時候,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都會要求你提供原件。 如果從一輩子的時間周期來看,人類遇到風險幾乎是確定的,只不過你并不清楚它什么時候會出現。積極籌備應對未知的風險是必須的,但是因為心疼保費感覺風險沒來就虧了的心態是萬萬要不得。人生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防守是為了更好的進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