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江西省引進培養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簡稱省“雙千計劃”,引起人才的廣泛關注。日前,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就廣大人才對省“雙千計劃”關心、關注的一些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答: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落實《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管理辦法》《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管理辦法》和《江西省委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極具競爭力的引才育才政策體系,吸引和培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在贛創新創業,更好地服務江西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我省出臺了本辦法。 省“雙千計劃”的全稱是江西省引進培養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是在省委、省高位推動下,由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人才工程,是江西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工作的重大舉措,是全省人才工作的龍頭工程,意義重大。計劃啟動實施將示范引領和帶動全省各地、各單位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分層分類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工程。 答:省“雙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用5年左右的時間,面向重點引進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優秀高層次人才和100個左右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面向江西省內重點培養1000名左右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新興產業、引領創新發展的高層次人才,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答:省“雙千計劃”實施辦法共分8個章節、30條,對重點引進培養對象和條件、遴選程序、支持措施和管理服務等方面予以明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緊貼國家做法。參照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做法,分別設置引才類5個項目和育才類4個項目,在申報條件上,引進類項目參照國家“千人計劃”,按略低于國家申報條件的標準確定;培養類項目參照國家“萬人計劃”,按略低于國家申報條件,同時又略高于省有關部門實施的相關人才工程申報條件來確定。 緊貼江西實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在引進類中分別設置長期項目和短期項目,實行申報,盡可能集聚更多人才來贛服務和創新創業。短期入選的要求每年在贛工作不少于2個月,連續3年以上。 緊貼外省資源。對外省國家“千人計劃”和省內外“萬人計劃”入選人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申報有關個人引進培養項目的,開辟綠色通道。 向創新人才傾斜。圍繞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重點,大力引進工程技術創新領軍人才,特別是引進對接《中國制造2025》、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急需緊缺人才。 向創業人才傾斜。所有引進培養項目均對企業類人才申報,對企業急需緊缺人才在申報條件上適當放寬年齡、學位、專業職務要求。 向青年人才傾斜。在有關項目中專門設置青年專項,放寬申報條件,專設評審標準,單獨劃定入選人員名單。 突出項目資助。最高額度達800萬元,其中,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長期項目和外國專家(長期)項目入選者可提取不高于30%的資助資金用于改善個人生活條件。 突出創新創業支持。省科技重大專項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安排,申報的各類科技、產業化、技改工程項目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立項,符合上市融資、債券融資等條件的有關部門優先列入。 突出綜合施策。結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從職務職稱傾斜、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優化配套服務、加強榮譽激勵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服務。 答:省“雙千計劃”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型光電、航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為重點,面向大力引進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特別是引進對接《中國制造2025》、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發展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團隊,推動江西在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上實現突破。積極引進戰略規劃、風險評估、資本運作、工業設計、國際投資、國際金融機構管理和知識產權運營管理等領域高層次專門人才。注重引進教育、衛生、文化、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具有較高學術造詣或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 在加大引才工作力度的同時,注重省內挖潛,圍繞省重點產業、一流學科專業和新經濟業態發展需要,特別是以新制造經濟、新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等五大領域為主攻方向,培養一批具有領軍才能和團隊組織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及團隊,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加強人才后備梯隊建設,注重引進和培養一批有重大創新前景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人才。 對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項目和外國專家(長期)項目入選者,自然科學類給予每人200萬-300萬元的項目資助,人文社科類給予每人20萬-50萬元的項目資助,金融類給予每人50萬-100萬元的項目資助。 對創業領軍人才項目入選者,給予每人200萬-300萬元的項目資助。以上項目資助中,可提取不高于30%的資金用于改善個人生活條件。 對創新領軍人才短期項目和外國專家(短期)項目入選者,給予其用人單位項目資助,項目資助標準分別為:自然科學類每人30萬-50萬元,人文社科類每人10萬-20萬元,金融類每人20萬-30萬元。 對科技創新高端人才項目入選者,自然科學類給予每人200萬-300萬元的項目資助,金融類給予每人50萬-100萬元的項目資助。 對科技創新高端人才(青年)項目入選者,自然科學類給予每人100萬元的項目資助,金融類給予每人20萬-30萬元的項目資助。 對引進的國際國內頂尖級別的高端人才或者其領銜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實行“特事特辦、一人一策”,并通過項目資助、創業扶持、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綜合資助。 答:作為全省龍頭人才工程,省“雙千計劃”將為入選者提供省內最高層次、全方位的配套服務支持,幫助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更好地在江西創新創業。省“雙千計劃”明確:除項目資助外,還將同時對入選者和團隊從創新創業支持、職務職稱傾斜、稅收優惠、優化服務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持。 對入選人員牽頭的研發項目和,優先推薦省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基金項目支持,其他創新創業投資資金給予重點支持安排。 為入選者提供居留、出入境、落戶、醫療、保險、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學、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 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入選者,優先推薦參加“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廬山友誼”及享受特殊津貼專家等評選。 問:省“雙千計劃”對青年人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等是否有特殊支持措施?對一些情況特殊、不能全職來贛工作的人才是否可以引進? 答:省“雙千計劃”十分重視和關心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青年項目、科技創新高端人才青年項目和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項目中專門開辟了青年專項,并在申報條件上適當放寬,單獨評審、單獨入選,對入選的青年人才最高給予每人100萬元的項目資助,引進類人才還可以提取不高于30%的資金用于改善個人生活條件。 為鼓勵優秀高層次人才申報,省“雙千計劃”對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的人才,專門開辟“綠色通道”,即:外省國家“千人計劃”和省內外“萬人計劃”入選人員申報省“雙千計劃”相對應項目的,以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申報省“雙千計劃”有關個人引進培養項目的,可以不需評審,直接進入考察環節。 對于不能全職到江西工作的高層次人才,省“雙千計劃”也致力于通過柔性方式引進。在引進類項目中專門設置了創新領軍人才短期項目,高層次人才符合創新領軍人才長期項目資格條件,但未全職在江西工作的,可以申報短期項目,入選后只需在江西連續工作三年以上,每年不少于兩個月。而且,如果申報人在業內影響力大,領軍和帶動力強,且身體條件良好,年齡還可放寬至65周歲。 答:省“雙千計劃”建立了嚴格的遴選工作機制。入選人員和團隊需要經過個人申報、用人單位同意、各市或省直單位推薦、評審考察、審批入選等環節,才能最終入選。評審工作由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牽頭抓總,督促檢查;省委宣傳部、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社聯、省金融辦、省外國專家局等部門按職能分工,分別抓好實施。 為了確保申報評審工作的公開公平,省委人才辦專門開發了網上申報評審系統,申報評審全過程透明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求,分評審平臺建立評審專家庫,評審時外省專家的比例不少于50%,專家重復率不超過30%。 答:省“雙千計劃”推出后,、、江西日報等作了密集宣傳。歡迎廣大人才關注,并通過省“雙千計劃”申報評審系統()進行申報。首批啟動項目網上申報從2017年12月8日開始,到2018年2月28日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