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中縣進一步增大蔬菜種植面積,促進全縣蔬菜種植面積上規模。2015年種植蔬菜面積達到36.02萬畝,年預計產蔬菜87萬噸,已外銷80萬噸,已銷售收入14.5億元,蔬菜作物平均畝產值為2960元。榆中縣每年的蔬菜種植面積正以1萬—2萬畝的速度遞增,產品質量效益穩步提升,蔬菜產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10月中旬,榆中的天氣已經有點微涼,南部二陰山區的蔬菜銷售已經接近尾聲,種植戶們在田間地頭進行著最后的收尾工作。忙碌了一年,這個時候也是他們最開心的時間,因為菜都賣了好價錢,口袋都變鼓了。 趙希江是馬坡鄉后溝村人,今年擴大種植的5畝蔬菜已經全部賣完了,笑得合不攏嘴的趙希江說:“近兩年靠著蔬菜種植,家里房子翻新了,舊的農用車也換成了新的,還用上了太陽能的衛生間,我還是蔬菜種植科技示范戶,明年還要擴大規模呢。” 不光趙希江家有這樣的變化,南部二陰山區的所有農民在蔬菜種植中都嘗到了甜頭。近幾年,榆中縣在川區的和平鎮、定遠鎮、來紫堡鄉、金崖鎮、夏官營鎮、三角城鄉等鄉(鎮)建立了萬畝的集中連片的蔬菜生產。現已由川西片向川東片及南部二陰地區擴展延伸,從2005年以來在南山的新營、馬坡、小康營和銀山等鄉鎮建立了冷涼型蔬菜生產示范,2015年冷涼型蔬菜生產面積已達到5.6萬畝。 韋家寨是榆中縣祁新營鄉家河村的蔬菜種植大社,也是榆中縣發展冷涼型蔬菜產業的一個典型社。自2004年開始,該社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一大批原來只會種糧食的農民開始學著種植蔬菜,全社76戶人,現在蔬菜種植面積達500畝。蔬菜種植區域從海拔2100米的山底拓展到2700米的山頂,村民收入從500多元攀升到今年的畝產近萬元,蔬菜種植讓韋家寨社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榆中縣按照“抓特色,建,擴規模,強產業,創品牌”的農業發展思,積極培育地方優勢主導產業,走科技示范推進和標準化生產的子,全面推進蔬菜產業發展。目前已建成千畝蔬菜連片示范45個,重點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18個。并且積極引導培育和扶持發展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340家從事蔬菜生產銷售的專業合作社,為榆中縣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領和龍頭帶動作用,也讓農民逐漸蔬菜產業化發展之。 據悉,目前榆中縣已形成了由種植、貯運、初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蔬菜產業鏈,全縣所有鄉鎮都有蔬菜零售市場,生產的蔬菜除滿足本縣城鄉居民的鮮食和冬貯外,90%的蔬菜產品銷往長江以南地區,榆中縣已成為“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重要生產和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陽光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