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能物流上海總部向西北驅車8公里抵達胡二房,這里有一處安能的分撥中心。快運分撥有8500平方米,高米,劃為一個個矩形塊,頂部掛著「松江」、「浦東」、「閔行」、「普陀」等各地牌子,堆放著棉被大小的包裹、五六米長的建材、水族箱大小的紙箱。 據安能物流上海運營負責人吳院君向柯登介紹,這里有200多號工人,其中裝卸工170多名,叉車工人50多名,日均發貨2300噸,高峰期達到2700噸。 這里是承接上海多個區的配送中轉倉,也是發往全國各線的發貨周轉倉,每天早晨5-9點,晚上10點半到凌晨3點是最忙的時候。每天來往的車輛有300多臺。 創立7年的安能物流,快運業務目前擁有210個分撥中心,4000條車線輛干線多個網點,構成一張全國各省100%覆蓋、地級市98%、縣級市91%的快運網絡,日吞吐量21000噸,一躍而成中國快運公司的領頭羊。 2011年,創業一年多的秦興華花完了200萬元,走到一個拐點,是繼續做地方專線還是鋪全國網絡?前者小富即安,但小打小鬧,后者驚心動魄,但未卜。 這時,王擁軍加入。這個濃眉小眼,外表儒雅的男人,曾在科爾尼做咨詢,也做過天地華宇的運營副總裁,得知華宇快被TNT賣掉后,他選擇離開,參與一家小公司的創業。 2011年,安能只有上海到十幾個省的17條專線。當時,全網只有兩家,德邦有4000個網點,年收入60億元;華宇1500個網點,20億元。 不同于做直營門店的德邦與華宇,安能推崇加盟模式。安能做好干線運輸,直營分撥中心負責轉運,加盟網點做好獲客攬收與末端派送。 安能物流高級副總裁祝建輝揮著手說:「人總是對自己的付出越來越,對得到越來越,只有讓他自己干,賺多少他才明白。」他抿了口茶,「直營與加盟就是要我干和我要干的區別。」 從100萬元營收到170億元,從4名員工到11萬多,從0到3.8億元凈利潤,德邦走過了20年。如今,它謀求上市,將募集29.88億元投入直營網點建設、零擔與快遞車輛購置等。 第一,講宏觀行業發展趨勢,物流的趨勢往哪里走?為什么你們干物流的越干越累,越干越苦?為什么人家錢賺到了你沒有賺到?為什么那個公司好了,那個公司差了? 第二,講掙錢,講。安能是怎么過來的?我們的戰斗是什么?我們的經營是什么,要你們加盟商先賺錢。 第三,講加盟政策。今天特許經營權就是內環的房子,以后會越來越值錢;全國切成1萬塊地皮,最好的地塊已經被去年的加盟商拿走了,今年你不買,明年只能買到崇明島,買到拉薩! 第四,請老加盟商上臺,講雷鋒榜樣。這兩年是怎么做生意的,怎么賺到錢的,怎么改善家里生活的,用最接地氣的話打動同一世界的人。 第五,宣布今天特價優惠。這張地皮原來值5萬,今天只要交2萬現金,系統還會送1萬發貨虛擬款,隨便挑隨便選,買不到吃虧買不到上當,現場大優惠。 每場下來交錢的大概20%,最多一場有1000人參加,200人交錢,一人2萬元,共400萬元,開會成本僅有20萬元。 2012年靠這種組合拳解決了4000萬元的投入問題,增開了30條線,口碑也打出來了,吸引了好幾個投資人。 2012年底,紅杉投了1000萬美元A輪,安能開始加速拓展,2013年拿下、成都地區,搞定了750個網點。 走得太快容易摔跤,便出現了開頭眾籌的一幕,撐過三個月后,安能在2013年底獲得華平投資的7000萬美元。 此時,德邦仍是零擔快運市場無可爭議的老大,2013年收入93億元,增長55%,門店4300個。天地華宇、佳吉快運、新邦物流也在追趕。 2012年,金輝就是安能物流快運業務的加盟商,他的網點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4公里,覆蓋了上海青浦工業園區核心地帶。 面積6340平方公里的上海,被金輝們用130多個網點切割成大大小小的網格。而在全國,安能擁有13000多個這樣的網點。這是安能物流這些年快速擴張的根基。 令金輝想不通的是,安能同時還要加盟商出量,還相對同行漲價不少,「總部到底想干啥,你究竟是想走高價精品,還是低價走量?」 隱約中金輝感覺安能在坡,他覺得安能2015年前沒多大起色,資本進來后發展一年比一年好。「我對自己說一定要跟上腳步,不然就被淘汰,即使不被淘汰,我這個站點也會被邊緣化,地盤被切分。」金輝要搏一搏。 2016年,安能推出承包區,在一級網點下設二級網點,把一級網點變成一個個「小安能」。「網點管10個人沒問題,但管100個人很難,希望他能拆成10個頭平均管理,激發我要干的。」祝建輝說。 但并不是每個網點老板都樂意,放開后好像利潤分攤給別人了,客戶也被搶走了,很多夫妻老婆店不愿和投入,后期業績不達標退網了不少。 為了承包區的忠誠度,金輝也防了一手:全找底層業務員。他們一沒資本,二沒車,三沒人,就會很依賴一級網點的扶持,比較穩定。 現在,金輝除了經營幾個戰略客戶外,末端客戶都交給承包區開發,對外統一開票走賬,共用倉庫、叉車、辦公場地,對內自負盈虧。金輝承擔總部考核與風險,對承包區抽成,承包區做末端配送與攬收。 2015年以前,金輝基本不盈利。如今,他每年有大幾十萬利潤。7個承包區,每個區年利潤二三十萬元,靠1客服1老板1司機運作。 金輝網點每天派件10多噸,出貨25-30噸,吞吐量近40噸。2017年6月,網點總派貨400噸,總出貨700噸,其中承包區出貨500噸。 安能投資人、華平投資執行董事認為:「安能的加盟模式較直營模式具有擴張性更強、管理成本更低、網絡靈活性更高、自主能動性更強等優勢,全業務鏈條的運營成本顯著低于直營模式。」 安能原來要求網點每天派送一次,為了做好客戶體驗,推行二派,一天派兩次。一些網點覺得要增加成本,不樂意了。網管需要反復溝通,客戶滿意了,網點收入也提高了。 2015年6月,安能物流宣布獲得1.7億美元D輪融資,凱雷投資集團領投,高盛跟投。此時,距離安能成立剛滿5年。 「我們的規模已經超越德邦了,我們日出貨21000噸左右,已經超越德邦30%,是快運市場第一。」在和「新經濟100人」3小時的中,王擁軍提了5次「規模超越德邦」,抖起了腿,連著趴在桌上的胳膊也微微晃動。 從二者模式看,安能相當于批發制,不能全包門店收入,德邦好似零售制,可以囊括全網收入。2016年,德邦總營收170億元,是安能的5.7倍。 而快遞正如火山般迸發。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313.5億件,同比增長51.7%;業務收入完成4005億元,同比增長44.6%。哪怕是搶市場增量,安能也能活得滋潤。 更重要的是,快遞票重小,毛利高。而且安能已經有了一張成型的全國網,正好與快遞業務有協同效應。2016年12月,安能決定進軍快遞業。 這與投資人產生很大分歧,大部分投資人反對,「已經是出貨量第一了,眼看就要盈利了,更快點要上市,干嘛再去?」 在初創階段,安能的策略是「撿大玩家不要的吃」。比如大玩家喜歡做一天1000單以上的客戶,小單量客戶可能反應慢,安能就積極響應。比如在20公斤內的快遞段位里,大玩家喜歡1公斤以下的,那安能就搶1-5公斤的。 運營最終要落實到網點上,快遞與快運有不少差異。快運以公斤段計價,講究把車裝滿,快遞以票數計價,講究快遞員配送密度,要求更加細致。 在快遞網架構上,安能設立,200票3公里歸一個業務員,5個業務員歸一個承包區,5-7個承包區歸一個網點,15個網店點一個集散分撥,3-5個集散分撥歸一個轉運分撥,3-5個轉運分撥歸一個樞紐分撥。 做快遞7個月,安能已經搭建16個樞紐分撥,44個轉運分撥,130個集散分撥,15000家加盟網點,每天出貨100萬票,預計年底做到每天300萬票。 早在2013年11月,德邦就踏入了快遞業務。2016年,快遞業務扭虧為盈,營收超過40億,占總營收約24%。快運、快遞、整車三大馬車并行。 在中國,快遞默認為20公斤以下的小包裹,零擔快運被認為是20-1000公斤的貨物,其實在國外,根本沒有這一界限。 拿國際快遞巨頭的UPS和FedEx來說,主要分為Express、Ground、Freight業務。Express好比順豐和EMS的航空快遞業務,Ground對應的是地面包裹,「三通一達」、安能與德邦的大部分業務都屬于Ground業務。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電商快遞占快件總量的68.5%。做快遞免不了和電商平臺打交道,尤其阿里。 隨著京東、唯品會、拼多多、微商等平臺的興起,他預計阿里平臺占電商包裹的比重會從60%降到40%,「最大的驅動力來自商家的不安全性,市場是用腳投票的,平臺只是制定規則,這樣就不會給商家與物流公司太大門檻。」 王擁軍認為,1000萬票后成本的規模效應會逐漸遞減,成本降低得非常弱了,頂多少賺點錢。所以只要做到日均1000萬單,「你就是打不死的,別人沒法滅了你」。 「這個市場不是爭霸賽,一定有七八家這樣的格局,是很精彩的排名賽。」王擁軍抿了口茶,「你對網絡的品質管控和利益分配機制,決定你后續的排名升降。」 在大多20年歷史的同行里,王擁軍把7歲的安能定位為一個追趕者,他希望三年后,保持快運地位領先的同時,快遞能進入到第一梯隊中游的水平。 有業內人士表示:「安能做快遞的方向是對的,但時間點可能晚了,你不可能拿錢跟上市的通達系砸。」他道,「電商肯定不能放棄,但如果能認清自己在其他細分領域的價值,比如電子產業、醫藥產業,可能不容易被掉。」 對安能未來的發展,這位人士也表達了一定的憂慮,「如果通達系回過神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做零擔,可能你的快遞沒搶到別人份額,你的主業也會受影響。」 「守是守不住的,只有快運,一群狼來,你沒法反擊,最好的防守手段是進攻。」王擁軍盯著瓷杯里的普洱茶。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