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景氣度提升 醫藥股“善守能攻”】進入本周,五月行情隨之。對于后市,光大證券最新策略前瞻報告分析認為,市場五月有望觸底反彈,均衡配置為上。從風險偏好的角度看,五月中旬A股將進入MSCI倒計時階段,根據韓國股市加入MSCI的歷史,這對A股短期而言是個利好。從估值的角度看,目前主要股指的PE(TTM)和PB均已落至 40%甚至更低的分位,市場繼續深跌的可能性不大,五月有望觸底反彈。 今日是5月首個交易日,結束“五一”小長假的滬深兩市早盤雙雙小幅高開,隨后震蕩翻綠。其中,伴隨著場內資金的騰挪,創業板指盤中現沖高回落,20、30日均線得而復失。盤面上,醫藥生物、休閑服務、家用電器、商貿零售等大消費相關板塊集體走強,其中“善守能攻”的醫藥股表現最為亮眼;非銀金融板塊早盤走勢偏暖;而以鋼鐵、采掘為代表的周期股回調明顯。 截至午間收盤,上證綜指報3070.45點,下跌0.38%;深證成指報10309.96點,下跌0.14%;創業板指報1801.66點,下跌0.22%;中小板指報7014.45點,上漲0.22%。成交量方面,滬市半日成交1045.83億元,深市半日成交1302.87億元,創業板指半日成交474.47億元。 熱點方面,今日早盤,醫藥生物板塊及相關概念股繼續走強,表現亮眼。近期,“政策暖風+景氣度提升”使得醫藥股“善守能攻”的特征再度,因此受到主力資金的持續青睞。就政策面而言,前有對仿制藥和創新藥的大力推行,后有互聯網醫療的相關意見,今年醫藥行業利好頻出,而良好的政策對行業而言無疑是重要催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醫藥行業的增速保持在10%-15%,且具備較強的持續性,上市公司尤其龍頭企業的業績整體好于行業,估值也處于合理水平,除個別優質龍頭股估值有所溢價外,大部分個股的估值對應2018年業績市盈率水平在20-30倍左右,橫向對比依然具備一定估值優勢。此外,隨著醫藥行業逐步從醫保紅利的整體驅動轉向創新品種市場驅動,“藥品創新”也正成為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后市看好基于基本面持續向好下醫藥生物板塊的長期行情。 進入本周,五月行情隨之。對于后市,光大證券最新策略前瞻報告分析認為,市場五月有望觸底反彈,均衡配置為上。從風險偏好的角度看,五月中旬A股將進入MSCI倒計時階段,根據韓國股市加入MSCI的歷史,這對A股短期而言是個利好。從估值的角度看,目前主要股指的PE(TTM)和PB均已落至 40%甚至更低的分位,市場繼續深跌的可能性不大,五月有望觸底反彈。 具體配置上,中信證券5月緊扣藍籌修復+內需驅動主線)政策再平衡修復市場風險偏好,績優藍籌的修復空間更大,底倉配置,如銀行、房地產。2)“擴大內需”政策導向下,聚焦內需驅動的消費細分領域,如醫藥、家裝、食品飲料。3)布局景氣向上的細分行業,如火電、農業養殖、油田服務。4)“自主可控”主線被事件不斷強化,可以在相關領域精選個股,如半導體、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