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2)日19時,《新聞聯播》節目頭條,以《“兩彈城夢見拉屎在褲子里”: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為題,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聚焦位于我市梓潼縣的中國“兩彈城”,報道“兩彈城”以及在此隱姓埋名、為國鑄劍的“兩彈一星”功臣們的紅色往事。 報道稱,習總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 2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能涉足的禁地。在我國首顆試驗成功后不久,1965年,決定將核武器研制從青海遷至四川腹地這片遠離城市的山區里。在艱苦的條件下,一批當時全國最頂尖的科學家帶領2萬多名科技工作者扎根在這里,從1970年到1996年,“兩彈城”先后指揮了數十次核試驗,打造出一批守護祖國和平安寧的“國之利器”,也誕生了一批至今引領中國原始創新的科技工程。“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這些科學家們無悔的人生選擇。 如今,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已經成為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主力軍,不管時代如何改變,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永遠是“兩彈城”里不變的和。(孫興偉 綿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