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雞的屬相婚配表石油化工是一個資源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產業,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難以在產業內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面對上漲的石油價格無法有效降低單位成本,將會被行業淘汰。正因此,石油化工行業集中度近年來不斷提升。 根據2018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數據,2017年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總收入116207.93億元。其中,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77家,比2016年增加4家;100-200億元的企業有68家;50-100億元的企業有105家;10-50億元的企業有250家,500強企業已經全部邁進10億級門檻。 集中度來看,石油化工企業前100強銷售總額達96168.8億元,占500強總額的80%以上,占全行業總額的69.8%;前500強年銷售收入總額為11.62萬億元,占全行業13.78萬億元的84.3%,較上年提升8.9個百分點。 具體企業而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以22135.04億元的銷售收入位列2018年500強企業榜單首位,占全行業比重高達19.05%;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排在第二,銷售收入也超過2萬億元,占比達18.99%。這兩家巨無霸企業合計占到了500強年銷售收入總額38.04%,占行業比重32.08%。 加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及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家特大型企業,500強企業TOP6銷售收入合計占到500強年銷售收入總額的53.54%,合計占行業45.15%。 除去占據政策和資源優勢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企業外,還有著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統計,截至2018年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多達27813家。可見,石油化工大型企業的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整體而言,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競爭者數量眾多,其中國有企業占據著主要地位,所占份額最大;民營企業憑著制度靈活優勢,也占有一定份額,但競爭十分激烈。另外,外資企業通過參與國內煉油項目投資、加強與地方民營煉油企業合作、布局終端市場等方式擴大經營優勢,正對國有企業發起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對石化產品的消費量相應提高,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石油化工行業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并由石化產業大國向強國邁進。 為此,我國制定了石油化工行業各領域發展目標。其中,《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期間石化和化學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銷售利潤率小幅提高,2020年達到4.9%。 《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左右。2020年國內石油產量2億噸以上,構建條件下的多元石油供應安全體系,保障國內2020年5.9億噸的石油消費水平。“十三五”期間,建成原油管道約5000公里,新增一次輸油能力1.2億噸/年;建成成品油管道12000公里,新增一次輸油能力0.9億噸/年。到2020年,累計建成原油管道3.2萬公里,形成一次輸油能力約6.5億噸/年;成品油管道3.3萬公里,形成一次輸油能力3億噸/年。 《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十三五”期間,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2020年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干線億立方米/年;地下儲氣庫累計形成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