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央局就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中央總習在主持學習時就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的此次重要講話,雖然主題是針對金融安全,但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國家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4月25日,中央局就國家金融安全進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中央總習在主持學習時就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的此次重要講話,雖然主題是針對金融安全,但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金融工作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國家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細心人士發現,此次學習是黨的之后中央局首次以“金融安全”為主題進行的集體學習。以來,習總盡管對金融工作多次發表過內容不同的講話,但就金融安全及金融工作發表的講話,這次應該是最為系統的,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并成為今后我們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習總此次關于金融安全及金融工作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分析透徹,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其主要內容涵蓋了如下十個重要方面: 一是闡明金融與經濟的辯證關系,強調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習強調,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這一論述是對總設計師提出的“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一論斷的繼承與發展。習的“金融核心論”可看成是他的“金融安全觀”的重要理論前提,這對于當前我們統籌做好金融工作和經濟工作、促進兩者良性互動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是將金融安全提升到理政的高度。習強調,金融安全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切實把金融安全作為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實實把金融工作做好。這是習首次將金融安全提升到理政的高度,將金融安全上升到的國家戰略層面。習的這一“金融安全觀”構成了他理政新新思想新戰略中的重要內容。 三是總結以來金融業發展成就,我國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習指出,隨著金融不斷深化,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監管和調控體系日益完善,金融機構實力大大增強,我國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這告訴我們,以來,在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金融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這是習對我國金融業大勢的一個新判斷,我們要對中國金融業界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充滿信心,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以來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金融方針政策。 四是準確判斷風險隱患,采取措施處置風險點,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習強調,總體看,我國金融形勢是良好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同時,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因素綜合影響下,我國金融發展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沖擊。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我們一定要胸中有數,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未雨綢繆,密切監測,準確預判,有效防范,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這就告訴我們,對我國金融風險隱患的準確判斷,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綜合分析,既要客觀分析國內因素引起的各種金融風險點,又要科學預判國際因素,要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習提出,采取措施處置風險點,著力控制增量,積極處置存量,打擊逃廢債行為,控制好杠桿率,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重點針對金融市場和互聯網金融開展全面摸排和查處。這就告訴我們當前處置風險點的方和工作重點,對于金融系統處置風險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習強調,金融安全,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礎上,著力深化金融,加強金融監管,科學防范風險,強化安全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金融業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這就告訴我們,底線思維、守住底線,既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目標,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導方針。 五是中國金融業發展需要借鑒外國有益經驗,并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習指出,發展金融業需要學習借鑒外國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準確把握我國金融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能照抄照搬。據此,我國金融業應當認真總結和吸取以往金融業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改變過去在某些方面照抄照搬外國經驗的做法,一定要立足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遵循我國金融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積極穩妥地開展金融創新和實踐。 六是對深化金融作出重要部署。習強調,深化金融,完善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業公司治理,強化審慎合規經營,推動金融機構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完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化、化違約處置機制。這就告訴我們,深化金融,完善金融體系,要抓住公司治理、強化審慎經營、承擔風險管理責任、完善市場規則、健全市場化化機制等五個重要方面,加快推進,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七是對加強金融監管作出統籌安排。針對金融安全,習強調,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確保金融系統良性運轉,確保管理部門把住重點環節,確保風險防控耳聰目明,形成金融發展和監管強大合力,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2015年10月,習在關于《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的說明中強調,要市場化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并首次就加強金融監管提出上述“三個統籌”。在本次局集體學習會上習總再次強調了“三個統籌”,又首次提出“三個確保”。可以說,“三個統籌”和“三個確保”,就是今后我國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方針和基本要求,我們要認真落實到位。 八是金融發展要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習強調,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加強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資金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這就告訴我們,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糾正資金“脫實向虛”的不良傾向,通過發展資本市場和調整信貸政策等,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 九是提高領導干部金融工作能力。習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努力學習金融知識,熟悉金融業務,把握金融規律,既要學會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又要學會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監管意識,提高監管效率。這表明,習對領導干部提出了具有金融工作能力的更高要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從事經濟社會管理,除了掌握一般的經濟社會知識之外,還要懂金融、用金融、管金融,保障一方金融平安。 十是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習強調,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制建設,完善定期研究金融發展戰略、分析金融形勢、決定金融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提高金融決策科學化水平。這是以來習總首次將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明確提出要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金融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進程中,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是習理政新新思想新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金融核心論”、“金融安全觀”、“金融大勢判斷”、金融“底線思維”、探索我國金融發展道、深化金融、加強金融監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質、提高領導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這些方面具有內在的邏輯思維,相互聯系,有機統一,構成了習總有關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的新新思想新戰略這一有機整體,又是習總理政新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系統廣大干部員工應當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總有關金融安全、做好金融工作的新新思想新戰略,切實國家金融安全,扎實做好各項金融工作,促進經濟金融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推薦: |